小巷里的“补给站”井圭路小学五年级龚鑫如 指导老师:万境校区 青青老师 在我的脑海里,每一个回忆编织在了一起,形成了一个“记忆电影”,不知它已经在我的脑海里“回放”了多少次。其中,酸、甜、苦、辣这些味道也不知道有多少,但我一直清晰地记着那年夏天的“补给站”。 那天下午,我刚从美术班出来,就被太阳烤成了热气腾腾的“牛排”。我懒洋洋地靠在了路边的杆子上,正等着妈妈来接我。突然,口袋里传来一阵熟悉的手机铃声,是妈妈打来的。电话那头,妈妈说的话简直就如同晴天霹雳!因为工作的事,妈妈要过几十分钟才能来接我。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,这样炎热的天气,站在室外的每一分每一秒,都是难熬的。 我决定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,虽然找到了一个小巷子,但是也没有什么阴凉的地方。我转了大半天也只能靠在墙角,垂头丧气,十分不甘。这时隔壁的一位老人家走了出来,眼角、嘴角里都充满了笑意:“姑娘,在等人吧?来我这坐坐凉快些,别不好意思!”老人家的笑容让我觉得十分亲切,就像一个人见了自己久违的老朋友一样,他眼角的鱼尾纹漾成了波浪,一脸的慈祥。顿时,一股凉意扑面而来。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,支支吾吾地说:“这,这不太方便吧……”“没事,不用客气!”老人用那淳朴的声音响亮地回答。在老人的热情邀请下,我跟着老人来到他的屋里。一到屋,老人就热情地让我坐下,还给我倒了杯水,开了电风扇。此时,夏日的炎热已被消除了一大半。老人像是怕我无聊,便和我聊起了天。“姑娘,在等谁呀?”我把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人。之后,我们又开始东扯西拉。 我突然明白了,爱是什么,那爱是来自一位陌生人对你的热情,对你的关心。我怎么知道的?在老人看我时的表情里;在老人淳朴而洪亮的声音里;在老人粗糙的手心里……我找到的答案。过了一会妈妈来接我了,我只好跟老人依依不舍道别。 有人问我,“这只是件普通的事,并没有像新闻里让人泪流满面的一样,你为什么感动呢?”让我感动的,是老人的热情,是老人的质朴,也是他对陌生人的关爱。 从此以后,每当我遇到那位老人,遇到那个“补给站”时,我总会跟老人说说话,那位老人成为了我的“朋友”。 (老师点评:小作者选材新颖,让人耳目一新。标题吸引读者注意,从小事中感受爱,情感表达自然流畅,升华了主题。) 上一篇改写《渔歌子》
下一篇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
文章分类:
学生作品
|